泥鳅被誉为“水中人参”,其味道鲜美,肉质细嫩,营养丰富。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,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。
泥鳅因其适应性强、疾病少、成活率高,且繁殖力强、运输方便、饵料易得,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。泥鳅有沙鳅、真鳅、黄鳅之分,在我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分布,常生活在水田、池塘、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,喜食浮游生物、小型甲壳类等,也食植物碎屑、藻类等;泥鳅每年4~8月进入繁殖季节,二龄后的泥鳅性成熟开始产卵,个体越大,产卵量越多。泥鳅肉质鲜美,营养丰富,富含蛋白质,还有多种维生素,并具有药用价值,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。
泥鳅养殖过程中,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。常见的车轮虫病怎么治疗?
车轮虫病。
寄生于鳃部和体表。症状:患病后摄食量减少,离群独游,严重时虫体密布,如不及时治疗,会引起死亡,流行于5~8月份。用正康元车轮速清即可。泳池水稀释3000倍后,顺风向全池均匀泼洒:预防:每亩水面1米水深,用本品60-90ml,每20天预防一次。治疗:每亩水面1米水深,用本品130-150ml,由于用量减半。
车轮速清
在孵化桶内的鱼苗患病时,可呈“白头白嘴症状”;
夏花鱼种患病严重时可呈“跑马”症状;黑仔鳗患病严重时,体色发白。
车轮虫的寄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地理分布很广泛,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报告,淡水、海水和半咸水鱼类上都可发现。
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,严重感染时,可引起寄生处粘液增多,病鱼表现体弱,身体极度消瘦,暗黑色,有时能见到“白头白嘴”症伏,离群独游、减食、行动缓慢,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。被感染的鱼分泌大量的粘液,有的成群结队沿池边狂游,不摄食,鱼体消瘦,俗称“跑马病”。病鱼有时体表全身或大部分变白,游动缓慢,呼吸困难而死。
车轮虫寄生在鳃上的车轮虫病是鱼苗鱼种阶段危害较大的鱼病之一。全国各地都有流行,每年5~8月间,繁殖适宜水温为20~28℃,鱼苗、夏花鱼种常因此病而大批死亡。经常用大草或粪肥沤水培育鱼苗鱼种的池塘,水质一般比较脏,也是车轮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。日常养殖过程中,注意及时改底与消毒,池小、水浅、水质不良、食料不足、放养过密、连续阴雨天气等均容易引起车轮虫病的爆发。尤其在阴雨天气前必须提前预防。多观察鱼体是否有“跑马”现象,预防、治疗用药。